博客
关于我
ZOJ1610 Count the Colors (分块写法) 区间覆盖
阅读量:22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1

本文共 195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
Count the Colors

问题描述

在一条直线上画一些彩色的线段,一些以前画过的线段可能被后面的线段覆盖。

你的任务是计算你最终能看到的不同颜色的片段。

输入

每个数据集的第一行恰好包含一个整数n, 1 <= n <= 8000,等于彩色段的数量。

下面的n行每一行由3个非负整数组成,用空格隔开:
(x1, x2) c
x1和x2表示线段的左端点和右端点,c表示线段的颜色。
所有的数字都在[0,8000]范围内,它们都是整数。
输入可以包含多个数据集,处理到文件末尾。

输出

输出的每一行都应该包含一个可以从顶部看到的颜色索引,在此颜色的段数之后,应该根据颜色索引打印它们。

如果有些颜色看不到,就不应该打印出来。
在每个数据集之后打印空行。

Sample Input

5

0 4 4
0 3 1
3 4 2
0 2 2
0 2 3
4
0 1 1
3 4 1
1 3 2
1 3 1
6
0 1 0
1 2 1
2 3 1
1 2 0
2 3 0
1 2 1

Sample Output

1 1

2 1
3 1
1 1

0 2

1 1

分析:

线段树入门题,但是最近学了分块想拿分块写。

这题题目的n不是区间长度,区间长度是固定的8000
类似线段树laz标记。分块一样开个数组标记。记得最后重置标记!!!(pushdown)

记录下来提醒自己

我的代码(分块):
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typedef long long ll;const int inf=0x3f3f3f3f;const int inn=0x80808080;using namespace std;const int maxm=8000+5;int n;int num,block;int mark[maxm];//其实不用开这么大的数组,但是空间不值钱int l[maxm],r[maxm];int a[maxm];int belong[maxm];void build(){ int ma=8001; memset(a,-1,sizeof a); memset(mark,-1,sizeof mark); block=sqrt(ma); num=ma/block; if(ma%block)num++; for(int i=1;i<=num;i++){ l[i]=(i-1)*block+1; r[i]=i*block; } r[num]=ma; for(int i=1;i<=ma;i++){ belong[i]=(i-1)/block+1; }}void reset(int node){ //重置标记(pushdown) if(mark[node]==-1){ return ; } for(int i=l[node];i<=r[node];i++){ a[i]=mark[node]; } mark[node]=-1;}void check(int node,int val){ //检查是否可以标记 for(int i=l[node];i<=r[node];i++){ if(a[i]!=val){ mark[node]=-1; return ; } } mark[node]=val;}void update(int x,int y,int val){ if(belong[x]==belong[y]){ reset(belong[x]); for(int i=x;i<=y;i++){ a[i]=val; } check(belong[x],val); return ; } reset(belong[x]); for(int i=x;i<=r[belong[x]];i++){ a[i]=val; } check(belong[x],val); reset(belong[y]); for(int i=l[belong[y]];i<=y;i++){ a[i]=val; } check(belong[y],val); for(int i=belong[x]+1;i
0){ printf("%d %d\n",i,ans[i]); } } printf("\n"); } return 0;}

转载地址:http://rxuv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sql学习总结(79)——MySQL常用函数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7)——MySql索引原理与使用大全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0)——统计数据库的总记录数和库中各个表的数据量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1)——为什么MySQL不推荐使用uuid或者雪花id作为主键?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2)——MySQL逻辑删除与数据库唯一性约束如何解决?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3)——常用的几种分布式锁:ZK分布式锁、Redis分布式锁、数据库分布式锁、基于JDK的分布式锁方案对比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4)—— Mysql的主从复制延迟问题总结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5)——开发人员最应该明白的数据库设计原则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8)——MySql基本查询、连接查询、子查询、正则表达查询讲解
查看>>
Mysql学习总结(9)——MySql视图原理讲解与使用大全
查看>>
MySQL学习笔记十七:复制特性
查看>>
Mysql学习第一课-mysql的定义及sql语句
查看>>
mysql安全模式: sql_safe_updates
查看>>
mysql安装,卸载,连接
查看>>
MySQL安装之没有配置向导
查看>>
mysql安装出现 conflicts with mysql*的解决办法
查看>>
mysql安装卡在最后一步解决方案(附带万能安装方案)
查看>>
mysql安装和启动命令小结
查看>>
Mysql安装教程(命令行)
查看>>
mysql安装版安装
查看>>